CMEH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始创于2002年,展会举办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轮回举办,CMEH医博会是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展会在历经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现已发展成为覆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集产品技术、新品首发、采购贸易、为一体的全球化综合服务平台。
医药网7月8日讯 球管又称X线管或管球,其作用是产生X射线,是CT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属于高值消耗品。球管性能直接影响CT设备的检查效果及使用寿命。近年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市场发展一片繁荣,然而国产球管的研发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CT球管仍主要依赖进口。为解决CT球管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企业积极入局CT球管市场,谋求高端发展。
CT采购需求增长拉动球管市场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仅有一家企业具备CT球管生产能力,且其球管的平均生命周期仅5万扫描秒,远低于国际同行超过20万扫描秒的水平。相比于参与者稀少的国内市场,海外CT球管市场的表现十分活跃。2001年,开创球管替换市场的Dunlee被飞利浦收购;瓦里安于2012年成立Varex前身——影像部件事业部(I CB)后,又于2017年将其拆分上市;2015年,全球制造和分销公司Richardson Electronics通过收购IMES公司加入CT球管替换市场,为飞利浦、西门子、东芝等市场主流CT提供球管替换服务……频繁的并购投资背后,是海外市场不断升级的技术与充分竞争的市场。
国内CT球管行业在2018年迎来转机。当年,联影医疗低调研发的UHCT0550球管获批上市。随后,昆山医源、麦默真空等国内企业的CT球管也相继获批。
当前,CT球管的国产化正在重塑国内CT整机市场与CT替换市场,其中,替换市场的变化尤为明显。在过去,国内CT第三方维修市场囿于缺乏球管自研能力,只能以采购原厂球管的方式兜售维修服务,随之而来的是高昂的维修费用。如今,国产CT球管兴起,原厂球管面临新一轮的竞争挑战。
CT球管的市场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T设备的普及与应用程度。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对本土医学影像设备的高端化与产业化予以支持。2018年4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发布,重新界定了大型影像设备的配置方式,16排及以下CT不需要行政审批;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1000万~3000万元的大型医疗器械、64排及以上CT的配置管理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向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转移。在此背景下,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基层医疗市场对16排CT的采购需求增大,CT球管的整机市场与替换市场皆迎来增量。
高端CT的需求则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医院购置CT设备的资金压力明显降低,一家医院同时拥有数台CT已成为常态。配置许可权转移后,三甲医院对高端CT的采购意愿明显加强。另一方面,独立医学影像中心的崛起也掀起了高端CT购置潮。
需求端变革外,供给端也因新“玩家”的加入而遭遇大洗牌。国产CT整机企业联影医疗、东软医疗、安科等企业研制的经济型CT快速占领市场,促使国际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商改变策略,纷纷在中国建厂,以实现CT系统和部件研发、生产的本土化。通过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难预测,这场角逐之后,因为CT的成本和价格将有所降低,CT市场将迎来增量,从而带动球管市场的大发展。
国产球管主要以中低端CT为目标
虽然CT球管市场发展前景乐观,但想要入场,仍面临较高的门槛。
谈起CT球管的制造难题,麦默真空创始人叶华伟归纳为三个方面:技术复杂、工艺要求高及需定制生产设备。首先,以常见的螺旋CT为例,设备运行时球管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这对球管的性能要求很高。其次,球管在使用中处于真空、高温、高速旋转状态,要在诸多复杂状态下保证其稳定性与精准性非常难,整个工艺较为复杂。最后,CT球管制造商不仅要对球管设计和生产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制造球管的设备如何设计。由于生产球管的设备都是定制的,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思考如何保证所设计的设备满足制造要求,并为此承担风险。此外,作为CT的核心部件,球管的生产和研发还受CT整机系统的限制。这意味着,在设计球管之前,制造商必须选定要服务的CT品牌及设备,整个设计思路需要与整机系统匹配。
解决了设计和制造难题,随之而来的是量产问题。思柯拉特总经理于山认为,CT球管要求具有高可靠性,它的源头在设计,要诀在严格的工艺流程管理、高精度生产设备。人、机、料、法、环5个相互统一的环节均保持较高水平,才能量产出高可靠性产品。
到目前为止,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给出完整解决方案的国内CT球管企业并不多(详见表)。总的来看,我国CT球管市场以第三方制造商为主,瑞能医疗发挥产线优势,已开发出适配于几乎所有主流CT设备的替换球管,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思柯拉特则采取高性价比策略,其产品TrueRay350、TrueRay500能够以低于行业头部企业30%甚至更低的价格量产销售;麦默真空选择的是产品多元化发展路线,一方面,通过RS350、RS500对大部分品牌的CT球管进行替换;另一方面,该公司也在为静态CT研发企业纳米维景定制生产静态CT用X射线管,于稳定中寻求突破。此外,国内CT整机企业的入局同样值得关注。
现阶段,国内获批上市的CT球管主要以中低端CT为目标。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CT球管的价格、易用性、售后保障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可控性是影响采购的重要方面。以思柯拉特为例,其均衡了球管的各种性能,在价格优势及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国内绝大部分球管企业选择了与思柯拉特相似的发展策略。随着国内球管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突破。
在创新中谋求高端发展
现如今,国内CT球管市场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但“1”只是起步,要赶超国际先进球管企业,国内企业还需奋起直追。近年来,在工艺、材料与模式上进行创新,成为各大CT球管企业的发展目标。
在工艺创新方面,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液态金属轴承、阳极直接冷却技术对球管的使用寿命起到了革命式的改善。对于CT球管来说,热量管理非常重要。球管产生的能量中,仅1%用于产生X射线,其余99%转化成了热量,而液态金属轴承则很好地改善了球管的散热问题。
以镓、铟、锡合金为主的液态轴承在转子和轴承之间填充液态金属,取代以钢珠为核心的机械轴承,能够提供高散热率,实现零磨损、零震动。液态金属轴承的使用寿命可达到滚珠轴承的数倍。西门子和飞利浦最早使用了该技术,Dunlee、GE、联影医疗、瑞能医疗紧随其后。
在材料创新方面,金属陶瓷管制成的金属外壳正逐渐代替传统的玻璃外壳,这一改变既增加了外壳强度,又提升了真空密封性。此外,金属壳接地可以捕获杂散电子,能有效避免打火及裂纹产生。同时,用陶瓷作为电极支座,可以提高绝缘性能。因此,金属陶瓷管不仅有更长的寿命,还可将灯丝加热到较高温度,以提高球管的负荷能力。
目前,大部分外企以及昆山医源、思柯拉特等国内企业已用金属管芯代替玻璃管芯。一些新兴技术如阳极直接冷却、飞焦点等,国内企业还暂未涉及。
再谈模式变革。以Dunlee为例,这家影像设备上游供应商已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单一影像设备零部件,而是以提供绝大部分影像链服务为基础,根据客户需求及客户影像设备特点,为其个性化定制CT影像、MR影像及X光成像解决方案。通过该模式,Dunlee将进一步拓宽其中国市场。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高端医疗设备产业体系,基本满足了国内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高端医疗器械核心部件上也有所突破。国产CT球管的发展将推动国产CT性能的提高,未来定会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动脉网)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