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产业调研|专科医院如何看待医疗信息化?

2020年深圳医疗器械展为你解读:


文章来源:计算机文艺复兴 产业调研系列

作者:钱劲宇

1

IT支出稳中有变,投入依靠自有资金

IT支出预算稳中有变,与整体收入水平联动。专科医院IT支出没有明确的预算制定标杆。在医院整体预算的约束下,IT支出呈现出细水长流的延续性,每年并无大幅波动,但会根据当年的工作情况、是否有特别任务而浮动。受今年疫情影响,线下就诊病人数量不及以往,医院复产复工率也未达到100%。

国家信息化建设专项拨款并未大幅利好非直属单位。由于并非直属拨款单位,‍‍‍‍专科医院80%~90%的投入来自于自有资金,预算、运营、申报等也都自行进行。剩余资金中,部分来自国家如经信委的预算。在信息化方面,国家拨款较少,投入集中在科研课题。‍‍

产业调研|专科医院如何看待医疗信息化?-智医疗网

2

评级体系指引信息化建设,专科综合思路有别

多样化的院内信息化评级指引各家医院建设踏入正轨。评级为各家专科医院提出了一个值得努力的建设方向,也在今年大幅刺激了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与订单量。“智慧医院”“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等多样化评级应接不暇,持续不断地为各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大方向。除评级规划的建设依据外,最终各家还会结合自身特色进行个性化补充。

信息化建设是便利便民最终的落脚点,各家决策层愈发重视。无论是自助还是移动互联网+,各家医院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上海一些三甲医院的投入仅软件就可达千万级别。而该院的相关决策需要提交院内专设的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并充分论证。目前,该医院信息化评级达到4级水准,互联网医院相关评级也正在进行中。

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有别,适用度是关键。综合医院的智能推荐、智能导诊等功能就不在专科医院的考虑范畴之内。各家信息科之间也常常交流厂商合作感受,而厂商口碑也取决于业务内容、对接人素养以及医院自身的决策水平。

产业调研|专科医院如何看待医疗信息化?-智医疗网

3

集成平台助力信息化建设

集成平台解决应用多家数据接口高成本问题。作为评级体系中的一部分,中台以及集成平台已在多家上海大型三级医院应用,以解决数据接口问题。现在更普遍的操作方式是插件式接入:建立统一的接口标准,就像当年的‍‍ ESB。这样一来,即使有多家供应商,也不必担心数据接口昂贵。但实际操作中,‍‍完全达到集成平台要求的确有难度,‍‍导致还是难免存在个性化的私有接口。

集成平台厂商选择有限,大厂商仍是龙头。CIO认为,集成平台的建设有若干种思路。其中以医惠为代表的细节化思路,但客户对其的评价各不一致。医惠平台对每个节点都有‍记录,更适合精细化管理,但用户无法做到全天候盯管。‍‍因而选择哪种思路下的集成平台仍然取决于各家医院的需求。集成平台可选择厂商也比较有限,基本仍是国内几家医信龙头企业。

产业调研|专科医院如何看待医疗信息化?-智医疗网

4

主流厂商整体相似各有所长,售后服务是区分点

医疗软件行业整体集中度在不断提升,但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总包的好处在于便于数据共享、实质性集成,但劣势在于个性化需求难于满足。因此,合并之后可能原自研产品存在不受市场重视,最后转向分离出来精细化钻研的可能。

目前信息化市场主流厂商整体相似,各有所长。因医疗软件试错概率低,医疗机构会偏好已有接触的供应商。因此,供应商的服务和态度极为重要。厂商之间的能力与产品相差不多,应用后如何管理、厂商如何配合才是关键问题,这需要医疗机构进行一定的主观约束。

产业调研|专科医院如何看待医疗信息化?-智医疗网

该医院表示,其较多大项目的供应商为医信大厂。上海区域内,可选厂商较多。医信大厂在小医院占有率较高,大型市级医院没有突出表现。其主打的一体化设计更加适配需求比较基础的中小医院。对于有个性化需求的大医院来说,一体化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厂商也疲于改动。但大医院依然会选择医信龙头公司,因为:1)厂商对大医院更重视。2)产品的某些特点对口医院需求。

总体来说,厂商能为医疗机构提供何等的对应售后服务是医疗机构选择厂商的关键。厂商需要做到,客户有需求响应及时,客户问题解决到位,配合医院派送驻场人员。现有技术下,小型系统通常不会出现问题,极个别情况也能通过远程技术支持解决,如在科室层级的问题。但与病人面对面的系统,如HIS,一旦出现故障,则需要工程师现场处理。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服务反馈的最好证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