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为你解读:
(文章来源:伟创力)
物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的出现,极大推动了中国智能医疗领域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智能解决方案的出现,患者的日常健康数据也得到了更好的监控和分析,而这些数据也彰显出了无限的应用潜力,不仅可以实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而且还是实现真正智能医疗的重要环节。
当前来看,医生可以从数据中更好地了解患者,在技术加持下减小甚至消除门诊观察与患者实际健康状况信息之间的差距。医生获得的信息越准确、越完整,就越能够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法。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也认识到了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的潜能,已经开始着力制订促进采集真实世界数据的框架,以期让医疗研究可以专注在治疗一线,通过实效反馈提高医学界的诊断资源。
医生经常要求患者完全遵从医嘱,但基本上无法了解患者实际是否这样做了,只能通过观察和患者自己的叙述进行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当患者被要求分享出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进展时,他们的叙述很大概率会是有限或不完整的,这是人类的天性所致。但真实世界数据提供的额外信息可以作为患者自发叙述的有力补充,从而帮助改善患者疗效,提高治愈可能性。
数据采集越被动越好。当患者被要求按医嘱治疗时,依从率会下降25%。每增加一项要求,依从率都会再下降25%。被动数据收集技术的应用可能是最能兼顾便利性和治疗效果的方法了。这方面的例子包括:联网式胰岛素泵,通过实时测量血糖水平,相应地给患者注射胰岛素;家用动作传感器报告患者的活动情况。还有一些智能化的日常用品,例如罗彻斯特理工学院设计的马桶座圈,其中内置的传感器可以追踪患者每天的体重。这些医疗器械都不需患者去刻意改变他们的日常行为,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依从率,更好地照顾没有严格遵守医嘱的患者。
由于不要求患者改变日常行为这一便利的优点,被动数据收集系统可以在不给患者增加额外负担的情况下,监测用药、医嘱遵从性以及相关健康指标。联网的医疗器械不仅会让医生和看护者更轻松地采集数据,也可提高生活质量。美国糖尿病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连续血糖监测仪改善了总体血糖控制状况,降低了低血糖风险,延长了患者不产生并发症和保持相对健康的时间。
新的技术和患者数据收集能够惠及很多医疗领域,但当今这些技术的最大的投资方向还是在制药行业。
与传统的药片形式和胰岛素这样的简易注射药物不同,生物药物的使用,例如一些疫苗和自身免疫疗法,由于生物制剂的粘性,会为患者在使用上造成一定难度。因此,这一过程通常是在诊所或医院进行,会造成额外的费用。但是通过高科技的家庭给药系统、可穿戴贴片泵或联网式自动注射器,医生可以让患者在自己家中服药,同时监测患者的依从情况和用药剂量。
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大,医疗公司在设计和改进联网式医疗器械时越来越多地开始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但人们越发担忧他们将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患者数据,以及如何保护用户隐私,对数据进行有效加密。
针对这一现象,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合作伙伴平台来帮助应对复杂的安全、隐私和监管要求。它们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可以成功地采集并安全地保管这些数据。同时,这些平台也会评估如何从胰岛素泵等医疗器械采集的大量数据中提取出价值。运用算法来解读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和确定有效的后续措施,这些功能不仅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洞察来改善患者的疗效,也可为医疗公司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提升可用性和依从性,同时也可让患者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医疗公司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在扩大产量的同时将制造成本降到最低。医疗公司可能知道如何生产这些医疗器械,但它们没有所需的知识或资源来扩大产量或开拓全球市场。而外部的制造商可以在这一方面提供帮助,因为它们拥有生产高质量联网式医疗器械所需的专长。将创新和制造外包给合作伙伴后,医疗公司便可专注于核心能力的研发——也就是设计和推出新的差异化疗法,而不是扩大生产和积累连接领域的技能。
如果医疗和制药公司可以监测患者是否遵照医嘱服用了足够剂量的药物,或者追踪一个刚刚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是否在家里来回走动。通过将这些采集到的真实数据和门诊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显示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进展情况。
患者的治疗也会因此得到改善。在掌握了更多的真实数据后,医生就可以更快速更容易地辨别症状,诊断出病情。在医疗行业充分运用这些联网式医疗器械及其提供的实时数据后,可以有助于医生加深对于患者健康和疾病的了解,继而缩短诊断时间、改善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fqj)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