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思宇MedTech 2022年07月08日 14:16
1
大型医疗设备的特殊性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患者,医院对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据统计,大型医院固定资产总值中约50%至70%为仪器设备类投入。很大程度上,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引进高端医学影像等大型医疗设备,不仅可提高医院知名度,增强核心竞争力,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仅以某院放射科为例,其若干台CT/MR等就占据医疗设备资产总值的1/8,并承担着全院影像检查及相关科研教学任务。
根据国卫健委颁布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大型医疗设备是指“大型医用设备,是指使用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对医疗费用影响大且纳入目录管理的大型医疗器械。”
一直以来,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各项检查和考核的重点,涉及大型医疗设备科学配置与合理使用,大型医疗设备单机效益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等多个维度,其上述各个方面又交叉融合,因此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设备管理方面的重点与难点。
此外,为不断适应医院间的竞争发展,精益化管理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因此,如何引进、何时引进、购置数量如何?如何使用、管理及保障这些重点设备?是我们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2
从等级医院评审角度
2011年初,卫生部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在指导各地加强评审标准管理、 规范评审行为、 引导医院自我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年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三级医院都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三级医院数量从1399家(2011年)增长至2548家(2020年2月)。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指导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2020年底国家卫健委颁布《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新版标准的根本转变是评审模式。推动医院评审由以现场检查、主观定性、集中检查为主的形式转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目的是:
1)引导医疗机构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减少突击迎检行为;
2)尽量减少主观评价的偏移,增强结果的客观性。
新版评审标准更重视“日常监测”(来自互联网)
以第三章“医院管理”的第五部分“医学装备管理”为例,新版标准强调,医疗装备的评审范围是全周期,即将上一轮评审结束到新一轮评审开始的4-5年数据全部纳入。意味着只有“将工作做在平时”才能取得好成绩,而这只有借助专业的信息化工具才能实现。
比如,《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第158条要求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社会效益、成本效益等分析评价,意味着信息化工具必须有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功能;还比如,第163条要求医学装备部门和使用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医学装备,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意味着信息化工具也必须要有质量控制功能。
以GE APM资产云管家“评审·质控”模块为例,通过智能数字化平台,协助医院把握“医学装备管理”评审的得/失分要点,提高评审准备工作效率;还能基于三级质控体系对放射影像类/生命支持类等重点设备的建立“辅导书”,凸显管理水平。
3
从管理、效益、配置角度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公立医院要大力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2020 年6月以来,国家卫健委也相继印发关于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管理等文件,旨在提高公立医院从粗放管理转向全方位精细化绩效管理,全面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对医疗设备、特别是配置审批复杂的大型医疗设备做进一步深化管理、效益分析和科学决策,成为医院管理者和各级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这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科学决策配置等乃至医院运营管理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例如,由于CT、MRI等设备效益较好,很多二、三级医院基本可以3-5年就能回本。考虑到我国对大型医疗设备实行配置审批,如果配置不够,未来1-2年内会导致排队时间长、流失病人,影响医院效益,并产生一定负面社会影响;反之则会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低,同时会影响医院在其他科室的设备预算投入。
因此,这是一项很重要且复杂工作,要以科学的数据、详实的分析为依据,避免盲目购置,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医院整体和谐发展。
在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和科学配置方面,行业内一直在进行相关探索和实践。尽管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成本效益核算方法,不过比较公认的是以社会效益为指导,经济效益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反映的是设备的投资回报周期。
在关键数据获取方面,手工填写报表的方式早已落伍,不仅费时费力,还可信度不高;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逐步引入,借助HIS、HRP、PACS等系统,获取客观数据的条件逐步建立。然而,各信息系统间集成性、共享性、匹配性不足,不可避免也存在数据偏差。
目前,公认最真实、最准确的方法是基于物联网技术解析设备底层日志,直接获取CT、MR、PET等设备概况、病人资料、检查部位、设备操作等信息。比如,APM资产云管家“大放物联绩效”模块就基于此,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实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包括何时开关机?何时扫描?何时空置?哪台设备朝九晚五?哪台连轴急诊夜班?每个患者扫描多久、等待多久?扫了哪些部位?等等。
上述真实世界的实时数据,不仅有助于临床科学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智慧医院管理水平;还能配合收费明细、设备运行成本(运营成本水电、人员工资、维保、折旧及耗材等)等数据,实现大型医疗设备的精准效益分析及大型医疗设备使用与配置评价,以满足三级医院评审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细则要求的信息化要求。
4
从使用、维保、质控角度
2015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CFDA 第18号令),第三章中详细规定了维修管理要求,即加强在用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管理,并鼓励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
2019 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大型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纳入到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中医疗质量范畴,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机构。
对设备管理部门而言,设备管理的维度、维护的强度与深度、保障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挑战都在不断增加,传统方法仅仅停留在人工采集、记录的层面,未纳入信息化管理,尚不能满足国家对三级医院评审要求。
为实现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各大医院上线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然而,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与普通设备完全不同,不仅其维保支出长期占据全院医疗设备维修经费的60%-80%,需要进行重点关注;更重要的是高端医疗设备由于配置审批复杂及单价高等原因,很难有备用设备,医院对此类设备的重视度更高。
此外,“后疫情时代” 也使医院认识到互联网医疗、医疗设备信息化监控与预警及应急保障医疗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因此,通过智能化手段实时监测大型医疗设备势在必行。部分医院通过电流传感器、温度、湿度等数据判断设备运行状态。该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大型医疗设备非常复杂,任何模块异常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想通过部署传感器全方位监测几乎不现实。
更有效的方法是挖掘并解析CT、MR、PET等大型医疗设备的Warning(设备风险等)及Error(设备异常等)等信息,以便能实时查看CT球管用量、MR液氦水平等设备关键状态。一旦设备发生异常,医院会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并一键报修,避免诸如液氦挥发等不良事件发生,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5
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深远
的影响,在智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大型医疗设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医院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患者就诊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然而,传统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用智慧医院的发展。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的未来,应当以医院管理和临床需求为导向,借助先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和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大型医疗设备的实时监测、精细化管理、效益分析和科学配置,对医院管理部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