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展位预订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2021互联网医疗:规范是第一关键词

时间:2022/4/20 19:23:5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信息来源:医信邦

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而言,2021年无疑是其规范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通过解析2021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历程,希望能为2022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021年初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支持社会办医,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

到了10月下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意见稿》),内容涵盖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多个方面。

意见反馈工作已经截止。这意味着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的出台也将越来越有盼头。

实际上,相关政府部门对推动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发展的决心早有预兆。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互联网+医疗健康”表述后,近几年来两会报告中,对互联网医疗的定位也逐步从“鼓励发展”过渡到“规范发展”。对于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来说,《意见稿》的出台也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将进入一个规范化成长的阶段。

价值回归,从“野蛮生长”迈向规范化

作为全国层面首次细化的互联网诊疗规则,《意见稿》的发布可谓恰逢其时。

“政策和行业往往是互动式发展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看来,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它已经进入了一个需要促进规范化发展的时候,继而就会有相关的政策文件应运而生。

2018年之前,创业企业是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主力,政策并没有明确的定位。直到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及《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发布,明确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并对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都做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引。此后,在各项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跑出加速度”,业务量明显增长。

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互联网医疗迎来真正的爆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高勇介绍,全国互联网医院在2018年12月时只有100多家,到2020年12月已发展至1100余家,2021年上半年又新增约500家。从100多家,到1600多家,这是中国互联网医院两年多来成长的速度。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叶全富介绍,根据调研统计,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44家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数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7倍,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量增长了20多倍。

一连串明晃晃的数字告诉人们,在政策持续支持和先进技术支撑下,互联网医疗服务加速起步,已发展成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讯 | 2021互联网医疗:规范是第一关键词-智医疗网

随着互联网医疗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行业也对互联网诊疗相关的机构、人员、业务、质量安全等环节提出更高要求。此时,更新、更细的监管规则出台完全不意外。此次《意见稿》的细则落地就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互联网诊疗要与实体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质”,让互联网诊疗回归医疗服务的根本定位。

“这个文件的具体内容基本上延续了全程可追溯、责任倒追的原则。线上线下的要求更加明显一致,很多要求都是线下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在陈秋霖看来,《意见稿》的出台明确了以医疗为核心,以医疗的严肃性作为价值导向,确保服务安全和质量,抬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推动互联网医疗回归“严肃医疗”本质。

规范同时,更要持续探索创新

自《意见稿》发布至今,尽管各方观点层出不穷,但总体上的反馈是积极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小编,近年来互联网医疗企业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可及性上做了诸多探索。《意见稿》里提到的细则让互联网医疗企业在模式探索和服务用户的过程中,有了更多政策依据。

“从宏观角度来看,越是快速发展的阶段,越需要把底线守住。而此次《意见稿》里提出的,也都是医疗必备的条件。”陈秋霖说道。比如,《意见稿》对既往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均有所回应,如复诊规则细化、医生诊前实名认证、医患交流信息的留存和共享等,互联网医院需要保持关注,在制度正式实施前,充分评估自身业务合规性,调整不合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的同时,对于一些细则如何落实,《意见稿》也给予了相关企业一定的探索空间。

以电子病历的质控为例,《意见稿》第十九条要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子病历信息,应当与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共享,由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

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之间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系统尚不完善,这也就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电子病历信息的质控,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

此外,与首诊复诊相关的条款也存在一定的探索空间。

陈秋霖提到,“互联网医疗首诊一直是不被允许的。”

按照《意见稿》的规定,患者就诊时应当提供具有明确诊断的病历资料,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由接诊医师判断是否符合复诊条件,并采集证明患者已经确诊的纸质或电子凭证信息。与此同时《意见稿》要求,如果医师未能采集证明患者已经确认的凭证,监管部门可以基于《医师法》等就医师的不当执业行为进行处罚。

从安全保障的角度出发,为了避免通过互联网进行首诊容易产生误诊等情况,这样的条款是必要的。但这条规定该如何实践,仍然要摸着石头过河。

一方面,包括大多数老年人在内的互联网医疗用户,并不擅于使用互联网服务和设备,上传和提交如此多的证明文件将大大的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另一方面,许多患者并不能有效保存、携带相应材料。此外,如何判断复诊资料的真伪,对于医生、互联网医疗平台以及监管机构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互联网医疗企业积极行动,自发规范化调整

早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前,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就已经开始了规范化的探索。

2018年10月,由包括好大夫在线、丁香园、京东健康等在内的40多家互联网医疗创新企事业单位发起的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成立之初,便借《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给全国同行们的倡议书》提出了十条倡议,其中五条都与规范有关,包括倡议全行业不开展有损患者利益的医疗广告模式,不开展有药品回扣嫌疑的业务,不开展利用公立医院挂号、床位资源获利的业务,坚决抵制任何从买卖隐私信息中获利的违法行为等。

2021年9月,针对线上药品回扣的不良现象,银川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发布《抵制线上药品回扣行为倡议书》,倡议全体会员单位、全国“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所有同仁,抵制和制止各种名义的线上药品回扣行为,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建立防止线上药品回扣的长效机制。

在行业协会倡导规范化发展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开始针对现阶段线上诊疗尚无统一指引的问题进行相关探索。此前,京东健康、医联等分别在专科化和细分疾病领域标准化方面的探索,形成相应的专家共识。

从推动医疗服务质控的角度出发,京东健康牵头组建了“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并邀请27个京东健康专科中心学术带头人,及30余位来自全国多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担任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成立当天,就通过了专委会章程,并对下一阶段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明确了病历质控评分标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级及处理标准流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等相关事宜。

据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俊介绍,线下医院在质控方面,注重病历内涵的同时更多注重书写规范性、时限性及完整性,而互联网医院质控着重关注病历内涵,如诊断、建议尤其是处方的正确性,全程留痕、可追溯,向线上线下一体化质控标准靠拢。后续,互联网医疗专委会成员会定期组织在线病历抽查,着重关注病历诊疗质量,如诊断、处方是否正确,发现违规行为后会发送通知直接提醒医生,如发现严重医疗错误,则会对医生进行处罚或下架。

对此,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企业在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的出台落地,企业在规范化发展方面将会有更多的动作,以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值得信赖的医疗健康服务。

当政策推动着行业进行新一轮跃迁,只有那些既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运营经验,更具有完善合规体系的平台,才能够成为走到最后的胜者。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