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展位预订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我国心脏瓣膜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1/11/24 9:35:0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我国瓣膜病患者较多,主动脉瓣患者有数百万,二尖瓣患者有近千万,肺动脉瓣患者过百万,三尖瓣患者有数百万。近些年,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我国心脏瓣膜行业蓬勃发展。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下,一批优秀的介入心脏瓣膜研发高科技企业涌现出来,并且产生了数个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介入瓣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现有的心脏瓣膜相关器械,阐明未来心脏瓣膜行业的发展方向,指引我国企业研发制造出更高水平心脏瓣膜。


  我国心脏瓣膜器械行业现状
  (一)人工心脏瓣膜的分类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心脏瓣膜的种类逐渐增多,按照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机械瓣目前主要以热解碳为瓣叶材料;生物瓣瓣叶主要使用猪心包、牛心包或猪主动脉瓣等生物组织。根据有无支架,生物瓣可分为有支架生物瓣和无支架生物瓣,其中有支架生物瓣包括介入瓣和外科瓣,介入瓣包括自扩张式介入瓣和球囊扩张式介入瓣,外科瓣包括牛心包瓣和猪主动脉瓣。


  (二)我国心脏瓣膜相关器械
  截止到2021年4月,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国产机械瓣膜、外科生物瓣膜和介入瓣膜情况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由上述可知,国产机械瓣膜和外科生物瓣膜获批上市的数量较多,但由于疾病谱与国外不同,中国大部分患者的瓣膜病是风湿性瓣膜病,退行性瓣膜病占比较少,而且传统外科瓣膜置换主要受国际大公司技术和学术影响,国际大公司仍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同时外科手术的创伤大等原因,导致国产品牌实际需求没有有效放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国内出现许多研究介入瓣膜的企业,部分企业产品已获批上市。


  (三)我国介入心脏瓣膜器械行业现状
  1、介入主动脉瓣器械
  目前国产的杭州启明医疗的VenusA-Valve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苏州杰成医疗的J-Valve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已经通过创新器械特别审批在2017年上市,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的VitaFlow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也已于2019年获批上市。爱德华生命科学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Sapien3于2020年获批,是唯一一款获批上市的国外瓣膜。此外,还有多家企业的瓣膜正在开发中,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同时,国内还有多家公司的介入主动脉瓣膜产品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介入主动脉瓣膜的开发和研究,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2、介入二尖瓣器械
  介入二尖瓣器械包括二尖瓣修复器械(TMVR)和二尖瓣置换器械(TMVI)两种不同类型的器械。由于二尖瓣解剖结构复杂,目前二尖瓣修复的效果较置换效果更好。介入二尖瓣修复器械(TMVR)可以通过介入方式重建腱索,缘对缘修复或者瓣环环缩。由于二尖瓣结构的复杂性与较高的技术壁垒,介入二尖瓣置换器械研发难度非常大,目前绝大多数器械均处于探索性或早期临床探索阶段。


  3、介入三尖瓣器械
  目前国内无上市的介入三尖瓣器械。宁波健世生物科技的LuX-Valve三尖瓣置换系统正在进行确证性临床研究,目前已完成几十例临床入组。其余为介入三尖瓣修复器械,北京迈迪顶峰的E-chord瓣环修复装置、上海纽脉医疗的ValveClip-T经股静脉三尖瓣修复产品和上海汇禾医疗的K-Clip三尖瓣环介入修复系统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此外,杭州德晋医疗也在应用DragonFly进行三尖瓣大规模长期随访的慢性动物研究。


  4、介入肺动脉瓣器械
  目前国内无上市的介入肺动脉瓣器械。已进入临床研究的介入肺动脉瓣膜有北京迈迪顶峰的PT-Valve和杭州启明医疗的VenusPValve,这两款瓣膜均为自膨式介入瓣膜。北京迈迪顶峰的PT-Valve是唯一一款通过三类高风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的介入肺动脉瓣膜,目前已完成近30例的FIM和数十例注册临床研究,有望成为第一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介入肺动脉瓣膜。此外,北京佰仁医疗的介入肺动脉瓣膜及输送系统完成全性能注册检验,亟待进入临床试验。


  我国心脏瓣膜器械行业发展趋势
  心脏瓣膜市场容量将会越来越大
  根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更新版)》,过去我国TAVR发展较慢,2010年才开展第一例TAVR手术,但是自从2017年国内两款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上市后,我国TAVR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6000多例TAVR手术,其中2019年和2020年共完成了约5000例。预计到2025年,我国TAVR手术数量将达到约42000例。我国可进行TAVR手术的患者由2015年的约67.64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约76.69万人,且估计将于2025年进一步增至94.28万人。


  二尖瓣反流(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中国MR患者人数由2015年的960万人增至2019年的1060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10万人。据此估测中国需要治疗的MR(≥3+)患者约为1000万例。对于严重的二尖瓣反流,通过开胸手术以体外循环方式进行瓣膜置换或修复是标准治疗方式。目前中国每年二尖瓣外科手术量为4万余例,由于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以及二尖瓣结构特点,二尖瓣外科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绝大多数患者仍未得到有效治疗。


  中国三尖瓣反流(TR)患者人数在2019年为910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990万人。由于三尖瓣疾病多为继发性(功能性)疾病,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且效果不佳,且无有效的TTV修复产品,目前绝大多数的三尖瓣反流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中国法洛氏四联症(TOF)患者人数从2014年的74600人增加到2018年的82100人,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97700人。我国可接受TPVR手术的法洛氏四联症患者人数由2014年的约15900人增加至2018年的约20400人,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41000人。法洛氏四联症外科治疗方法在中国已经开展40年,肺动脉瓣反流患者近百万,同时还有其他涉及肺动脉瓣手术患者。肺动脉瓣反流患者,过去都需要外科开胸手术,进行肺动脉瓣置换。传统的外科肺动脉瓣膜置换有许多不足之处,包括创伤大、恢复慢、二次手术风险高等。相比之下,TPVR(介入肺动脉瓣置换)手术为因开胸手术风险较高而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更安全的替代方案。2020年欧洲心胸外科年会将介入肺动脉瓣置换方法列为指南:1A。由此可见,未来各种介入瓣膜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介入瓣膜成为我国心脏瓣膜器械的重要发展趋势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和经导管介入手术。通过外科开胸手术换瓣是最为成熟的治疗方式,外科瓣膜耐久性好,预期使用寿命较长,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但是由于需要进行开胸和体外循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不可进行外科手术或有高风险,介入瓣膜置换成为一种替代选择。目前国内外科瓣膜市场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占据,且外科瓣膜技术成熟,国内企业如再研发外科瓣膜已无市场和技术优势。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瓣膜成为瓣膜行业研究的热点。经导管介入手术风险小,特别适用于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或手术风险高的患者。近年来国内上市医疗器械企业的介入瓣膜使用量逐年增加,临床应用数据越来越多,此外国内多家企业都在研发各种介入瓣膜新器械,预计未来介入瓣膜的用量将会迅速提升,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重要选择。


  对于不同瓣膜病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也是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经导管介入置换瓣膜技术仅在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和肺动脉狭窄或反流治疗中较为成熟,已在美国成为主流的治疗手段。截至目前,中国已有3款国产介入主动脉瓣膜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预计在中国的渗透率会迅速提升。二尖瓣、三尖瓣结构复杂,经导管介入置换瓣膜的技术仍未成熟,经导管介入修复器械目前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瓣膜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中国人工心脏瓣膜企业逐步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对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支持力度,巨大市场潜力也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中国企业正逐渐赶超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政策、资本双重推动下,人工心脏瓣膜企业势必将重心放到创新产品研发上。


  国产瓣膜替代进口瓣膜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背景下,中国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人工心脏瓣膜市场需求持续扩大。随着医学和科研进步,先进人工心脏瓣膜产品和植入技术,如经导管介入瓣膜植入或修复技术,能使患者享受低风险、低价格、恢复期短的微创治疗,提高生命质量。近些年,介入瓣膜研发公司均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和追捧,出现了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促进了国产介入瓣膜的研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瓣膜可实现进口替代,使中国患者尽早使用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国产产品。


  综上可见,介入瓣膜市场巨大,是我国心脏瓣膜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介入瓣膜是我国心脏瓣膜研发企业的重任及方向。介入瓣膜进口替代和走入国际市场是我国心脏瓣膜行业的任务和愿景。

(摘自中国食品药品网)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