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医博会展位预订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中医特色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1/4/15 18:24:0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2021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为你解读: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都在与互联网技术的交叉融合中出现了新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是如此[1]。“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医疗服务的空间和内容,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医疗服务形式。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指导及配套措施文件先后发布。在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院涌现出来[2]。

中医具有特色的诊疗方法,对于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和独特优势。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在中医行业尤为突出[3],建设互联网医院已成为了中医医疗体系一项便民、惠民、利民的重要手段[4]。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中医诊疗服务非常值得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借助“互联网+”技术,对中医医院线下医疗服务各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重构,并将中医专家经验和科研成果融合到在线诊疗的过程中,着眼于中医特色进行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探索。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架构

该系统使用基于微软开发的具有跨平台能力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NET Core进行开发,采用C#语言作为主要开发语言,使用Oracle数据库,利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构建数据展示,同时利用Visual Studio 2019进行主要编码工作。

系统架构分为应用层、支撑层以及平台层三个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

中医特色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智医疗网

图1 互联网医院系统架构

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服务,主要包含面向患者的微信公众号服务和面向医生的PC端浏览器应用。

支撑层提供支撑服务所必须的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互联网医院基础服务、互联网医院增值服务、互联网医疗集团资源共享服务共计 3 个服务层级。

平台层主要是为互联网医院多维度应用提供基础架构服务,保证线下、线上诊疗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并为互联网诊疗业务的正常运营提供技术支撑。主要包含:自助服务平台、预约服务平台、云诊室工作等10个基础平台。

1.2 网络拓扑架构

医院业务系统中有大量患者隐私等敏感信息,而互联网医院业务必然涉及到医院内外网数据交互,存在包括窃取、篡改、盗用、勒索、泄露等信息安全隐患[5]。因此,必须加强外部互联网和医院内网边界的网络安全防护,确保业务数据在传输中达到机密性、完整性等信息安全要求[6]。通过在医院信息系统内网与外部互联网之间设置隔离区(demilitarized zone, DMZ),将应用服务器部署在DMZ区,后台数据放在内网,既可向外网用户提供服务,又能有效地保护医院业务内网的安全[7]。具体的网络拓扑架构见图2。

中医特色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智医疗网

图2 互联网医院网络拓扑架构

2. 系统流程及功能

中医特色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智医疗网

图3 互联网医院业务流程图

如图3所示,针对患者初诊复诊身份及就诊需求的不同进行分流,设计了相应的互联网医院诊疗流程,主要功能如下:

1)针对初诊患者及需要前去医院的复诊患者,可以进行咨询、智能分诊、预约挂号;

2)针对复诊患者,可进行在线问诊、线上处方、药师审方、药品物流配送、检验检查预约、随访等。

在复诊流程中,患者挂号选定复诊医生后,通过视频、语音、图文等与医生交流,在系统引导下进行面诊、舌诊照片的拍摄,填写医生指定的中医问诊表单,授权医生对既往病历进行查看。医生经与患者的充分交流和查看相关病历、检验检查报告等,对患者病情形成综合判断,在线下达电子处方。电子处方开具过程中,数据通过接口对接至合理用药、药师审方系统。如医生判断患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则可开立检验检查医嘱,并可为患者进行医技预约。患者完成在线支付后,系统通过对接外联处方平台及物流平台,进行药品物流配送。

在线上诊疗过程中,疾病信息的准确收集是关乎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点之一。根据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法的特点,设计了中医特色诊断采集模块。在该模块中,采用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及重点病种科研团队成果,借鉴科研工作中研制的疾病证候要素量表、疾病观察表等多种表单[8]-[9],针对不同病种制作了适用于线上填写的中医特色问诊表单,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价进行量化,对患者的面象、舌象图片及语音等病症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让医生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该模块还能够支持对接中医诊断仪器如舌诊仪、脉诊仪等,接收舌脉信息量化采集及分析结果。

3)诊后阶段,可对患者进行随访及健康指导。

3. 效益分析

互联网医院将实体医院的医疗服务送到患者家门口,是对现有医疗服务形式的补充[10],真正做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和医疗服务成本,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11]。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看,由于线上线下相结合,在许多流程中甚至能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从时间角度看,线上模式节省了医患双方的时间,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患者通过线上导诊、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减少了往返医院、排队等候的大量时间,能够极大减少患者及家属因看病而对其工作、学习、生活造成的影响。医生除了固定线上排班之外,还可在出差、线下诊疗等的空余时间灵活利用碎片时间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释放出更多的医疗服务能力。

从空间上看,大量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复诊转移至线上,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节省了医院的空间资源。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够减少患者往返医院,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12],同时又有利于疾病康复。而医院的空间能够用于为更多病情复杂、危急重症及其他不适宜线上诊疗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从诊中扩展到了诊前和诊后,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对患者进行慢病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醒和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促进医患和谐,改善医患关系。

此外,三甲医院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动,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为基层医院提供指导,有助于提升其诊疗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共享与协作。

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具有自动化、跨时空、共享性等特点,对改善就医体验、优化资源配置乃至化解医改难题、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13]。

4. 讨论

互联网医院已成为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其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将长期存在,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技术成熟度、政策环境、医患参与度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14]。

对于中医医院而言,建设互联网医院更多了一分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中医特色诊断信息的采集和保存,建立中医互联网诊疗病历档案,随着图文病案、随访记录数据的逐渐积累,不仅可以用于对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医生总结临床经验,还可以用于医疗大数据挖掘,发现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的证治规律,建立疾病诊断模型,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预测,从而促进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互联网医院如何更好地结合中医特色仍有不足之处。首先,“望闻问切”四诊信息中的望诊、问诊和闻诊的听声音部分基本没有问题,但闻诊中的嗅气味、切诊信息无法获得,脉诊仪这类的中医诊断仪器或许可以在部分社区医院应用,但大规模应用还有待于中医诊疗仪器的技术革新;其次,针灸、推拿按摩等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也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涉及此类治疗时患者仍需前往实体医院,除了做好线上线下的业务融合之外,或可探索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合作为患者提供治疗的方式。

乐观地看,近年来,国家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政策规范和实施细则相继出台,人民群众对于这种新型医疗模式的认可和需求也大大提高,在此环境下,互联网医院所面临的挑战系统建设和经营管理也将会在医院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

本文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1100

基金项目: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 “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具有中医特色的互联网医院新模式” 项目编号:KJ2020CX014

参考文献

[1]刘惠蓉,杨斌.“互联网+”医疗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19,17(17):177-178.

[2] 余梦飞.浅析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131-133.

[3] 刘昊,张红,刘堃靖, 等.互联网+中医远程会诊平台构建与展望[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9,16(04):458-461.

[4] 寇建秋,严正仲,张维芯, 等.基于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11):135-139.

[5] 安健,刘国栋,刘勇, 等.互联网医院风险管理的框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20,40(09):65- 67.

[6] 胡建平,高晓飞,刘娟, 等.移动互联网医院信息安全与监管平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5,12(1):14-19

[7] 韦力,段沁,刘志伟.互联网时代医院网络安全管理综述[J].信息网络安全,2019,(12):88-92.

[8]董兴鲁,高颖.中风病注册登记研究模式特点与发展思路初探[J].世界中医药,2017,12(07):1508-1511.

[9] 郭盛楠,刘强,王少卿,等.论证候量表的诊断功能与评价功能[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7):2894-2897.

[10] 周莉,吴琴琴,廖邦华, 等.互联网医院运行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11):58-60.

[11] 李先锋,施燕华,龚玲玲, 等.基于“健康版”医联体的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J].中国医院,2019,23(10):64-65.

[12] 张世红,琚文胜,沈韬.疫情形势下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展望[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9):15-17+48.

[13] 蒋未娜,邱智渊,王佳飞, 等. 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现状及5G时代医院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0):169-172+176.

[14] 戚淼杰,张馨元,韩优莉 医务人员互联网医疗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调查 [J].中国医院 , 2020, 24(9): 17-20

来源:健康界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