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H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始创于2002年,展会举办地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多个城市轮回举办,CMEH医博会是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展会在历经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现已发展成为覆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集产品技术、新品首发、采购贸易、为一体的全球化综合服务平台。
在迈瑞的业绩交流会上,有投资者问道“针对公司提出5~10年之内进入全球市场前20的目标,能否介绍一下公司计划如何实现?”公司董事长李西延的回复的内容中就谈到了收并购。说到做到,最近迈瑞发布公告以5.45亿欧元收购全球知名IVD上游原料供应商Hytest100%股权。Hytest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用抗原抗体等试剂原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抗体服务。公司客户包括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等全球和国内的IVD知名公司。迈瑞与Hytest也有十多年的合作历史,双方都很熟悉,迈瑞并购后可以很好的整合吸收。
海通证券医药团队对此次收购的观点是:(1)目前全球IVD市场规模700亿美元左右,如果迈瑞可以在IVD领域复制超声和监护仪的路径,通过5.45亿欧元来进一步撬动全球IVD市场是非常划算的。(2)IVD上游是一个市场不大,但非常重要的领域,可供选择的标的很少,此次100%收购,自然会有一些溢价。(3)在全球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三大业务中相对IVD容易被卡脖子,此举解决了未来可能因贸易摩擦被卡脖子的情况。预计此次并购可以进一步提升迈瑞IVD的国际竞争力,为迈瑞实现海外收入占比70%提供重要助力。
从疫苗四巨头,GSK、辉瑞、赛诺菲、默沙东;到医疗器械巨头美敦力、强生、雅培、西门子、飞利浦;再到医药巨头罗氏、诺华、阿斯利康、礼来、拜耳等等。纵观医疗细分领域的各个巨头,并购在其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医疗企业要真正达到国际巨头的规模,也离不开并购。
在《20210516,迈瑞出征、寸草不生》一文中,我们介绍了迈瑞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现状及增量逻辑。今天,我们继续聚焦迈瑞的另一大业务——体外诊断业务。
体外诊断:公司体外诊断业务涵盖血球、化学发光、生化、血凝、尿液、流式细胞、微生物、糖化八大领域,产品型号涉及100余项,能提供具有溯源性的十八个套餐,120余项生化免疫试剂项目,可针对不同医疗机构需求提供适应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并实现不同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逐步向全实验室自动化迈进。作为国内血球、生化、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起草者之一,迈瑞多项检测项目拥有国际参考标准的配套溯源体系,确保实现医疗机构间的结果互认。
西南证券概括了我国IVD行业自1980s年代以来的5个发展阶段:
1)80年代,国产起步阶段,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开始产业化进程。伴随着改开引进外资,大量国外先进技术进入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生产体外诊断试剂的厂家。
2)90年代到2000年,市场秩序混乱,进入整顿期。生产生化诊断试剂的厂家超过了100家,免疫诊断试剂厂家甚至超过了300家,1993年开始,政府对体外诊断行业展开整顿,取缔了无生产资质和质量不合格的厂家,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95年国内IVD市场规模约26亿元,1995~2000年复合增速约为6%。
3)2000~2010年,行业快速发展。2000年国内IVD市场规模约35亿元,行业整顿使得行业壁垒提高,加之国产厂商的逐步发展壮大和技术的成熟,生化和免疫发展较快,科华、达安、中科北控先后上市,2000-2010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15%。
4)2010~2015年,医保红利阶段。2010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137亿元,更多IVD企业上市,形成IVD产业集群,同时医保渗透率提升,行业蓬勃发展,2010~2015年行业复合增速达到21.5%。
5)2015年至今,国产替代的黄金年代。2015年后,医保控费逐步开展,分级诊疗推进,进口替代加速,IVD市场增速略微下降,但仍保持18.5%的复合增速,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到718亿元。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历程
迈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把握住了行业机会,顺势成为国产IVD的龙头企业。2001年公司推出国内第一台全自动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2003年推出国内第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300;2013年推出CL-2000i进入化学发光领域;后续又继续推出TLA流水线并在分子诊断领域开始布局。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迈瑞已在血球、生化、化学发光领域确立龙头地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优秀,迈瑞已获得属于它的奖章。我们更需要关注未来,那么未来迈瑞的体外诊断业务又能靠什么实现增长呢?
随着免疫诊断中化学发光技术应用范围扩大来带的强劲增长,体外诊断的细分领域中,免疫诊断已经超过生化检测成为体外诊断市场占比最大的类别,后面依次是生化诊断、分子诊断、POCT诊断。
生化诊断细分行业较为成熟,行业增速仅有7%-8%,整体国产化率约60%,中低端竞争较为激烈,高端仪器存在国产替代空间。免疫诊断是IVD中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增速依旧有20%,且当前国产化率仅20%,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凭借极高的灵敏度和高通量快速检测的技术性能,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成为引领免疫诊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分子诊断和POCT是增速最快的领域,主要受益于技术升级、传染病和早筛产品的开发、使用场景多样化等。
在生化诊断领域,国产化率达到60%,有可能最先开始集采。但生化领域市场分散,迈瑞份额才10%,就成为国内第一。集采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龙头市占率有望提升。迈瑞的客户群以二级以下医院为主,集采后迈瑞可以突破三级医院,是个利好机会。
研究一家公司不能单看公司自身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说的好不一定好,但如果公司的竞争对手都认可了,那说明公司大概率是真的不错。安图生物在业绩交流会上被问及如何看待集采时,提到七八年前四万亿采购的时候,给全国的乡镇卫生院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的装备建设,大量采购了国产的生化、血球设备。迈瑞做的比较好,50%以上的份额都拿到了,覆盖了大大小小的乡村社区服务中心。血球是封闭的,一般用自己的试剂。生化方面,迈瑞在这些小医院都进行了封闭通道,主要的通道用自己的试剂,开放几个通道可以用其他品牌的试剂,但需要用一次调试一次参数,而广大的基层医院水平是不够的,基本上都是设定什么参数,就用谁的试剂。厂商肯定也把开放的通道设定为自己的常规试剂。可见,在这些设备没到更换期时,迈瑞依旧享受红利。
在免疫诊断领域,行业高增速主要来自化学发光。化学发光设备以封闭为主,仪器先行占位,使用习惯先入为主,国产化率仅为20%左右。化学发光设备具有封闭性,试剂与仪器配套,集采暂时不可行,但按照病种付费会抑制过度检查,加之在国内控费降本的背景下,化学发光领域可能加速实现进口替代。
兴业证券形象的将我国IVD市场结构比作“橄榄型”,即市场总体呈现低端市场增速缓慢、中端市场迅速放量、高端市场逐步开拓的格局。国内的券商分析师普遍认为,某一类器械国产化率0~10%的过程是技术积累、布局渠道的过程,国产比例达20%~30%临界范围时,代表该产品国产的技术和渠道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在外部催化下将加速渗透,可能快速完成30%~50%的国产替代过程。化学发光领域国产化率已经达到20%的水平,未来进口替代将成为国产厂商的主要增量逻辑。
当前国内化学发光产业分为三个竞争层次,基本形成“4+4”的竞争格局,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4家外资巨头占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三甲医院是其主要客户,国内企业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迈克生物4家占有近10%的市场份额。
就四家国产化学发光企业的仪器装机量来看,截至2019年,新产业最多,国内累计近7千台,国外6千台以上;其次为迈瑞医疗,国内累计约4800台,国外约2千台;安图生物约4400台;迈克生物约2700台。
单就化学发光领域而言,去年上市的新产业实力不容小觑。新产业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用于提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预测等方面的诊断信息。根据其招股书显示,过去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23.13%、32.71%。
在产品研发上,新产业也同样引人注目。2010年,推出国内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2017年,通过美国FDA 510(K)审核,获得准入许可,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FDA认证的化学发光厂商;2018年,发布全球最快自动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MAGLUMI X8;2019年,自主研发的丙型肝炎化学发光试剂成功通过欧盟CE List A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丙肝试剂获得欧盟CE最高认证的化学发光厂商。同时,新产业也是化学发光领域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纳米磁性微球、发光试剂、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试剂原料四大技术平台的公司。
但整个体外诊断领域,可能在A股细分赛道中拥有最多的上市公司,未来大概率迎来大洗牌,提升行业集中度。迈瑞的优势在于体外诊断仅是其业务之一,平台型公司的优势渐显。
分子诊断领域和POCT领域,迈瑞已有布局,但披露的信息相对较少,相比其他竞争对手起步相对较晚。
上周说,争取把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纳入一篇文章中,现在看来有点妄想......医学影像业务继续向后延吧。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