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主办方! 上海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主办方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标准助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6/14 10:43:0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医疗器械标准是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共同遵守的技术规范,贯穿于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经历了从起步探索、开放发展到全面提升的发展历程。医疗器械标准供给更加多元高效,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标准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升,标准在保安全、促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加快完善制度和体系建设

(一)完善标准法规制度体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框架下,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的要求,国家药监局制修订了《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范》等文件,明确了医疗器械标准分类、管理职责、制修订及实施监督等方面要求。在此基础上,器械标管中心针对标准制修订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规范性要求,制定了《医疗器械标准立项原则》《医疗器械标准验证细则》等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强化标准精细化管理。目前基本建成了程序严密、要求规范、内容科学、配套完备,纵向效力层级明晰、横向主体范围明确的医疗器械标准法规制度体系。

(二)强化标准顶层设计。将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纳入药品安全规划,持续提高标准质量。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建立适应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符合严守安全底线和助推质量发展高线新要求,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科学先进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实现标准质量全面提升,标准供给更加优质、及时、多元,标准管理更加健全、高效、协调,标准国际交流合作更加深入、更富成效的目标;并在全面分析研判标准工作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方面十九项重点任务以及三大保障措施,描绘了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三)健全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动在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监管亟需领域和创新领域成立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十三五”以来,组织申请成立有源植入物、纳米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2个医疗器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并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单位,积极申请筹建医疗装备产业与应用、医用防护器械等2个新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并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目前正在组建中。批准成立了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用增材制造技术、医用电声设备、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医用高通量测序、中医器械等7个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截至目前,共有36个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包括13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3个分技术委员会(SC)及10个技术归口单位进一步拓展了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更好地满足医疗器械监管和产业发展需要。

(四)优化标准体系。自“十二五”以来,持续实施医疗器械标准质量提高计划,每年组织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100项左右,优先开展基础通用标准、高性能医疗器械、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标准制修订;全面优化评估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持续推动标准体系“强身健体”。截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共计1883项,其中国家标准239项,行业标准1644项,基本覆盖了我国医疗器械各专业技术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已达90%,标准体系的覆盖面、系统性、国际协调性不断提升。

全力满足行业和监管需求

(一)积极助力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标准先行”的战略部署,紧急组织开展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等26种新冠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的国内外标准比对研究;组织开展应急灭菌技术研究等疫情防控相关标准研制;组织制定GB/T 40966-2021《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要求》等1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疫情防控提供标准支撑。此外,快速组织制定了《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防护服》等外文版国家标准,积极申请并主导制定的《医用电气设备 第2-90部分: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等2项疫情防控相关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已顺利发布,为国际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

(二)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高端医疗装备、新型生物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新兴领域,为满足产业发展和监管对标准的迫切需求,启动标准制修订快速程序,紧急立项、快速制定、及时发布。2021年快速制定发布重组胶原蛋白、人工智能等医疗器械新兴产业标准,2022年快速批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鼓励相关产品研发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积极参与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IMDRF)工作。担任IMDRF标准工作组联席主席,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化相关工作。2018年3月,由我国提出的《更新医疗器械监管者论坛(IMDRF)成员国认可国际标准清单》新工作项目获得一致通过,实现了我国从参与到主导医疗器械国际标准认可规则制定上的历史性突破。

(二)持续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明确国际标准转化原则,建立了国际标准转化定期报告制度,指导相关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积极转化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国际标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应转化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共735项,已经转化或者正在转化中的医疗器械国际标准共664项,转化率达90.3%。根据IMDRF标准工作组统计,我国医疗器械国际标准转化率位居国际前列。

(三)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积极推进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实现多个“零突破”。我国主导制定的首个疫情防控相关国际标准ISO 80601-2- 90:2021《医用电气设备 第2-90部分: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以及全球首个新冠病毒检测国际标准文件ISO/TS 5798:2022《体外诊断检验系统—核酸扩增法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的要求及建议》已发布,向全球分享了我国疫情防控的先进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此外,首个由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YY/T 1553-2017《心血管植入物-心脏封堵器》)转化的国际标准ISO 22679-2021《心血管植入物-心脏封堵器》已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持续转化国际标准、提升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基础上,已开始探索将我国自主制定的医疗器械标准推广到国际。

不断提升标准服务水平

(一)加大标准信息公开力度。在器械标管中心网站公开医疗器械标准文本,实现医疗器械强制性行业标准和非采标推荐性行业标准文本100%对外公开;按技术领域研究编印《医疗器械标准目录》,对外公开标准适用范围,服务标准各相关方。拟定并公开医疗器械标准年度宣贯培训计划和培训通知,强化标准宣贯解读。持续提升医疗器械标准制定透明度,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100%对外公开。建立标准意见反馈信息系统和标准立项提案信息系统,更大范围实现标准信息互联共享,鼓励各相关方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

(二)着力宣传推广标准理念。成功举办“标准助推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医疗器械标准论坛——2021年“世界标准日”医疗器械标准化主题宣传活动,并组织医用X射线分标委在深圳举办了以“创新科技时代下的医疗器械标准”为主题的第七届IEC国际医疗器械标准论坛。配合“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组织医疗器械标准管理线上分会,解读最新医疗器械标准规划政策等,进一步宣传标准理念,营造良好的医疗器械标准化社会环境。举办医疗器械标准综合知识培训和医用电气设备基础通用安全标准等重大标准公益培训,组织各标委会(归口单位)年平均宣贯120余项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进一步提升各方的统一认识和理解,促进标准顺利实施。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医疗器械产业已逐渐发展为多学科、跨领域的高新技术聚集地,给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深化标准化改革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崇高使命,立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监管需要,坚持国际视野、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以高标准夯实医疗器械监管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好地发挥标准在从制械大国向制械强国跨越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观众预登记 展商登录